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各级党政军机关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扛起双拥政治责任,努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关注“所需、所想、所盼”,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全市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各项双拥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呼和浩特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及时健全完善了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双拥办与呼和浩特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合署办公,呼和浩特警备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兼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本级成立双拥工作促进中心,9个旗县区全部成立双拥工作专门机构,在全区率先做到全部双拥机构均经编制部门批复。
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阵地,目前,全市建成双拥主题公园10个、双拥广场4个、双拥林2处,以及双拥亭、双拥石等双拥标识8个、双拥路10条、大型永久双拥宣传牌22块,共56处双拥宣传设施。对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英雄纪念碑等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进一步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凝心聚魂、资政育人功能。常态化开展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受奖喜报和慰问信等工作。组织开展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和最美退役军人、青城最美双拥人物、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宣传发布活动,遴选推荐“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名、“全区模范退役军人”18名、“全区最美退役军人”14名。呼和浩特市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等11个国防教育基地、31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讲座报告、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展映展览等活动。
2020年以来,市财政投入1.8亿元支持国防和军事重点工程、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对军队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为部队维修铺设营区道路和门前广场,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在全市52个法律援助点开展拥军法律援助,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在多个部队建立鸿雁书屋。2021年启动了“青城拥军服务站(点)”工作,目前全市有“青城拥军服务站(点)”120个。2024年指导呼和浩特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在同创家居城开设拥军服务综合体“呼和浩特市社会化拥军示范园”,园区设置“一会两馆六中心”,开展创业扶持、就业推荐、购物优惠、直播带货、法律咨询、商业洽谈、企业招聘等全方位服务。
积极做好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做到积极接收、妥善安置、合理使用。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安置到行政和事业单位,并落实相应职级待遇。妥善安置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央企、区属国有企业。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3.34亿元。2020年以来,安置符合条件的军人随军随调家属134名。为1793人(次)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贴840.47万元。2020年以来,1669名军人子女在全市派位前优先选择理想学校。
攥指成拳主动作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呼和浩特警备区组织驻呼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和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工程。在和林格尔新区金盛路西侧规划了120亩“驻呼军(警)部队生态林基地”,已转入常态植树造林。驻呼部队始终把维护驻地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来忠实履行、坚决落实。先后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中蒙博览会安保,学生军训、卷库安保、押解押运、武装巡逻等重大任务300多起。
深入推进军民共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时代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意见》,组织召开驻呼部队专题会议,部署开展新时代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了浓厚的拥军爱民氛围。目前,全市建立军民共建点67个,积极开展各类军民共建活动。军地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暨军民共建“军事日”活动。通过国防教育讲座、参观军营、军事表演、实弹射击打靶等多种学习形式和体验活动进行国防教育。
如今,在呼和浩特市这片爱国拥军的红色沃土上,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勠力同心,汇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记者 阿柔娜)